头像

基于Nginx实现10万+并发,你应该做的Linux内核优化

由于默认的linux内核参数考虑的是最通用场景,这明显不符合用于支持高并发访问的Web服务器的定义,所以需要修改Linux内核参数,是的Nginx可以拥有更高的性能;

在优化内核时,可以做的事情很多,不过,我们通常会根据业务特点来进行调整,当Nginx作为静态web内容服务器、反向代理或者提供压缩服务器的服务器时,期内核参数的调整都是不同的,这里针对最通用的、使Nginx支持更多并发请求的TCP网络参数做简单的配置;

首先,你需要修改/etc/sysctl.conf来更改内核参数。

fs.file-max = 999999

#表示单个进程最大可以打开的句柄数;

net.ipv4.tcp_tw_reuse = 1

#参数设置为 1 ,表示允许将TIME_WAIT状态的socket重新用于新的TCP链接,这对于服务器来说意义重大,因为总有大量TIME_WAIT状态的链接存在;

ner.ipv4.tcp_keepalive_time = 600

#当keepalive启动时,TCP发送keepalive消息的频度;默认是2小时,将其设置为10分钟,可以更快的清理无效链接。

net.ipv4.tcp_fin_timeout = 30

#当服务器主动关闭链接时,socket保持在FIN_WAIT_2状态的最大时间

net.ipv4.tcp_max_tw_buckets = 5000

#这个参数表示操作系统允许TIME_WAIT套接字数量的最大值,如果超过这个数字,TIME_WAIT套接字将立刻被清除并打印警告信息。

#该参数默认为180000,过多的TIME_WAIT套接字会使Web服务器变慢。

net.ipv4.ip_local_port_range = 1024 65000

#定义UDP和TCP链接的本地端口的取值范围。

net.ipv4.tcp_rmem = 10240 87380 12582912

#定义了TCP接受缓存的最小值、默认值、最大值。

net.ipv4.tcp_wmem = 10240 87380 12582912

#定义TCP发送缓存的最小值、默认值、最大值。

net.core.netdev_max_backlog = 8096

#当网卡接收数据包的速度大于内核处理速度时,会有一个列队保存这些数据包。这个参数表示该列队的最大值。

net.core.rmem_default = 6291456

#表示内核套接字接受缓存区默认大小。

net.core.wmem_default = 6291456

#表示内核套接字发送缓存区默认大小。

net.core.rmem_max = 12582912

#表示内核套接字接受缓存区最大大小。

net.core.wmem_max = 12582912

#表示内核套接字发送缓存区最大大小。

注意:以上的四个参数,需要根据业务逻辑和实际的硬件成本来综合考虑;

net.ipv4.tcp_syncookies = 1

#与性能无关。用于解决TCP的SYN攻击。

net.ipv4.tcp_max_syn_backlog = 8192

#这个参数表示TCP三次握手建立阶段接受SYN请求列队的最大长度,默认1024,将其设置的大一些可以使出现Nginx繁忙来不及accept新连接的情况时,Linux不至于丢失客户端发起的链接请求。

net.ipv4.tcp_tw_recycle = 1

#这个参数用于设置启用timewait快速回收。

net.core.somaxconn=262114

选项默认值是128,这个参数用于调节系统同时发起的TCP连接数,在高并发的请求中,默认的值可能会导致链接超时或者重传,因此需要结合高并发请求数来调节此值。

net.ipv4.tcp_max_orphans=262114

#选项用于设定系统中最多有多少个TCP套接字不被关联到任何一个用户文件句柄上。如果超过这个数字,孤立链接将立即被复位并输出警告信息。这个限制指示为了防止简单的DOS攻击,不用过分依靠这个限制甚至认为的减小这个值,更多的情况是增加这个值。

为了方便使用,下方不带注释的可以直接复制

fs.file-max = 999999

net.ipv4.tcp_tw_reuse = 1

ner.ipv4.tcp_keepalive_time = 600

net.ipv4.tcp_fin_timeout = 30

头像

Windows环境中laravel任务调度 如何启动调度

这里贴出链接,可以自己参考
http://stackoverflow.com/questions/36305146/how-to-run-task-scheduler-in-windows-10-with-laravel

1:首先在桌面上,新建一个bat批处理文件,然后在文件中输入以下两句话,保存
这里写图片描述

2:输入win+R 然后输入 taskschd.msc 进入定时任务设置界面

3:点击创建基本任务
这里写图片描述
4:输入名称,点击下一步
这里写图片描述

5:点击计算机启动时,点击下一步
这里写图片描述

6:点击启动程序,下一步
这里写图片描述

7:添加刚刚新建的,bat文件,下一步
这里写图片描述

8:勾选上,打开属性列表,完成
这里写图片描述

9:点击图中的选项设置
这里写图片描述
这里写图片描述

10:确定之后,等一分钟,你的laravel程序就会被调用

11:不想用了,直接关掉这个定时任务即可
这里写图片描述

 

转自博客园:http://blog.csdn.net/hwwhhw/article/details/53765408

头像

Laravel5异步队列使用方法

Laravel5提供了完善的队列功能,只需要简单的配置即可使用。这里简单记录下关于异步队列的用法。

配置

关于队列的定义,这里就不作介绍了。我们要使用异步队列就有两个关键:

1.存储队列的地方
2.执行任务的服务

打开 config/queue.php ,这是Laravel5关于队列的配置文件。首先我们可以通过 default 参数指定默认队列驱动,默认配置是 sync , 这是同步队列,我们要做异步队列首先就要改变这里。假设我们用 database 作为驱动,队列任务将会存放在数据库中,而我们后面会另外启动一个后台服务来处理队列任务,这就是异步方式了。

'default' => 'database'

修改完配置后,我们需要创建一个表来存放队列任务,Laravel5已经在自带artisan命令中内置了一个指令用来生成数据迁移,只需要两条命令即可,当然你得实现配置好数据库连接。

php artisan queue:table
php artisan migrate

这样就自动在数据库中创建了 jobs 表。

启动队列监听服务

通过下面这条指令启动队列监听服务,它会自动处理 jobs 表中的队列任务:

php artisan queue:listen

在linux中,如果想让它在后台执行,可以这样:

nohup php artisan queue:listen &

添加队列任务

关于队列任务的添加,手册里说的比较详细,这里就简单举个例子吧。

首先,通过artisan创建一个队列命令:

php artisan make:command SendEmail --queued         (--queued 参数是异步队列不可少的,告诉Laravel该任务应该被推送到队列而不是同步运行。)

这样会生成 app/Commands/SendEmail.php 这个类文件,这个类会被标识为队列命令,你可以在 handle 方法中写自己的业务逻辑。

在控制器中,可以简单通过 Bus::dispatch 分发任务:

Bus::dispatch(new \App\Commands\SendEmail());

你会发现任务不会立即执行,而是被放到 jobs 表中,由队列监听服务处理。

更多详细使用说明可以参考官方使用文档。

头像

redis加入到Windows 服务

适用于2.8的命令安装方式
安装命令:redisserver serviceinstall redis.windows.conf
删除命令:redisserver serviceuninstall
启动命令:redis-server –service-start
停止命令:redis-server –service-stop
适用于2.8以下的安装方式
1、创建批处理文件:start.bat
运行内容如下:

D:

D:\dev\redis2.4.5

redisserver.exe redis.conf

 2、创建VBS文件:redis.vbs
内容如下:createobject(“wscript.shell”).run “D:\dev\redis-2.4.5\start.bat”,0
3、之后,把 start.bat 放在redis-2.4.5目录下,把redis.vbs放在启动目录下